授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 人们常说:有教养的人,终究会有所回报。戴尔·卡耐基在《人性的弱点》里写道:“只为自己着想的人是无可救药的,也是不会受到教育的,他们是没有教养的人,无论他受过什么样的教育”。中国的一句俗语:穷养,富养,不如教养。 我们经常可以听见这样的评价:这个人真有教养,和他交往是一件快乐的事,或者也有人说:这个人的教养真差劲,太粗俗了。人在种种举手投足之间就闪现出教养这两个字。这包括:举止,仪态,谈吐等。 你理解中有教养的人是不是这样: 干净的手指,清爽的头发,得体的穿着,出入着各类高档的场合,随口都说着“谢谢”“不客气”这样的礼貌用语。 再或者你理解的有教养的人是这样的: 会为女士开车门,走路一定要走在外侧,和老公不会大呼小叫的,和公婆和颜悦色的。。。。。。还有很多。 例如:节约资源,不浪费食物,不乱丢垃圾,不随地吐痰,不乱说脏话,给需要的人让座,保护环境,爱护公物,尊老爱幼。。。。。。 有教养的人,即便在没有人看到的时候,也会将摔倒的共享单车扶正。
有教养的孩子会在妈妈极度疲惫的时候,把小手垫在妈妈的额前,守护她短暂的安睡。 董卿跪地采访96岁的老人许渊冲,并不让她变得低贱,反倒她人格的强大,使人瞩目。
孩子在地铁上依偎在年轻妈妈的孩子怀中睡着了。年轻的妈妈为了不让孩子的脚踢到了身旁的乘客,用手捂在了他的小鞋上。直到到站下车,她才把手松开。
如果有人问:什么是最好的教育? 那么我一定会回答,像这位母亲那样,身体力行地把善良、尊重教给孩子才是最好的教育。——最好的教育,是教养。 5岁的男孩,手里还提着笨重的购物袋,但是当他看到身后的阿姨和小妹妹不方便推开门进来的时候,他急忙转身,用小小的身躯挡住了即将要合上的玻璃门,给阿姨和小妹妹让路。
一位宁波的妈妈独自带领一岁半的孩子乘机出游,她担心孩子年纪小,熬不住长途旅行,哭闹会影响到飞机上的其他乘客。于是准备了一份小礼物,还附上了一张卡片。礼物里贴心地备上小糖果和耳塞。 整个旅途当中,女孩乖乖地坐在座位上,不哭也不闹,安安静静地吃零食和看童话书。 我相信,人一生中最大的「财富」源自于他的教养,而教养最直接的体现在于能够处处为他人考虑,无时不刻把尊重和体谅放在心中。
1.在无人关注的时候,是否会坚持自己; 2.在所有人都做一件“没教养”的事情的时候,会不会从众; 3.当不得不做某事时,会不会考虑对公众的影响降到最低。 一个人的教养是指一个人的品质,道德、气质,对生命的领悟等,经过锻炼和培养达到的水平。 本人认为,一个人要想在个人的发展有更大的发展空间,必须让个人成为一个很有教养的人,如何处世,如何尊重别人,同时让人尊重自己,学会如何与人互动、沟通,在礼仪层面上,我们学习如何约束自已的言行,提高自已的品味,使我在合法合理合情的范围内,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找到方向,为自已未来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。
一个最好的教养,是“和善亲切、谦虚随和、理解宽容、热情诚恳、诚信守约。” 一个有良好教育的人,应读了很多书,接受过良好的教育。 钱穆说,读书一可以培养情趣,二可以提高境界。读书,能从有情趣,有见识的人,得知如何过得有趣。这些有趣的人生境界高、情味深,从他们的文字里,又能得到许多人生借鉴,从而潜移默化的转化为自己的内在修养。 一个人最好的教养,是尊重他人。 尊重朋友的隐私,不嘲笑,不散布;尊重亲人的关爱,不厌烦,不逃避;尊重孩子的思想,不强势,不打击。 尊重别人的劳动,即使是家人也要表示感谢;尊重别人的选择,每个人都是独立个体,我们无权干涉;尊重别人的习惯,喜好不尽相同,才有个性差异特色。 尊重不同价值观念,对错涵盖不了世界,不评论,多理解。 尊重两个字看似轻于鸿毛,实则重于泰山。它如生之空气,是与人交往之融洽之道。懂得尊重的人,总是让人舒适温暖,如闻淡淡幽兰,如睹春日青山。 尊重别人,就是尊重自己,不尊重别人的人,永远也得不到尊重。 一个人最好的教养,是收到请回复。 有的时候,要看一个人的人品,其实不难,就看他收到信息会不会回复就可以知道,成大事的人,大多都具有一种品质,那就是,收到会回复。 一个人最好的教养,是自有分寸 。 例如:设身处地,善解人意。分寸是一把尺,度人的同时度自己。在思考该干什么的时候,想想别人也这么对你干的时候你能不能受得了。 例如:所有的关系,都不宜过分亲密。乃至于是对自己的父母孩子。每个独立个体都需要隐私,每种关系都需要一点距离感。只有控制狂才会掘地三尺,就为了知道对方的一个小秘密。
例如:不随便评论他人,对事不对人。事情有对错,做事的人无所谓对错。对事情可以不遗余力地剖析,对人留有三分余地地批评和赞美,才是真正的反思方式。 分寸感的本质,是守好自己的本位。古代高僧支道林有句话叫“各安其分,各尽其性”,只有知道自己定位,不逾越本分,才能将自己生命的力量尽情尽兴地挥洒。 没有分寸感的人,在社会生活中一定吃不开。没有分寸感的人,神憎鬼厌。 一个人最好的教养,叫自律。
一个人最好的教养,叫宽容。
一个人最好的教养,叫“听别人把话说完”。 歌德说:对别人述说自己,这是一种天性;认真对待别人向你叙说他自己的事,这是一种教养。听人把话说完,即是作为倾听者对他人的尊重,也是最好的教养。 刚配完音回到后台的张铁林觉得有点饿,就拿起桌上的食物准备吃。 恰在此时,下一个就要出场的张国立讲起了自己的配音经历。 听到张国立说话,张铁林立马放下手中的食物,认真耐心地听老搭档讲述着他的过往。 直到张国立讲完,张铁林还是不放心,笑着问了一句:“你停了吗?你停了我就吃这口面包了。” 但在老搭档老朋友开口说话的时候,张铁林还是很自觉地停止了吃东西,耐心地等张国立把话说完。 一个并不起眼的小细节,却反应出了一个人最基本的礼貌。 一个人最好的教养教养,叫“开口慢半拍”
那人一听火爆脾气就上来了,买了十几个氢气球绑手机上,一撒手,爱飘哪儿就飘哪儿,你卫星定位去吧...... 哈哈大笑之后,不由想到,生活中类似的事还真不少。 本来你有一番好意,别人却用他的思维方式来揣测你,根本无视你的心意,把整件事的性质弄糟了。 一个人最好的教养:得理饶人 事实上对于原则性的事情,占理不让步是应该的。但生活中很多问题都并非原则问题。因为自己得理,就自以为得势,咄咄逼人、穷追猛打,还一幅“我是讲道理的人”的姿态,实在很难看。这种得理不饶人的姿态,不仅很丑,还暴露出了你没什么教养。 一个人最好的教养:遇事不指责。 遇事不断指责他人的人,只会盯着脚下的泥泞怨天尤人,更有甚者歇斯底里起来殃及无辜,贱你一身晦涩的泥点子。 遇事不指责的人,像一棵树,既能给身边人荫凉,也懂得感恩风雨的洗礼和灌养。 遇事不指责的人心宽,能欣赏别人的好,也能容下别人的不好。 遇事不指责的人有责任感,能勇于担当,也能解人于困境。 遇事不指责的人热爱生活,和他在一起你会被激发出对生活的热爱,会发现人生的美好。 遇事不指责的人人缘好,人缘好,运气自然也就会更好。 一个人最好的教养:不占便宜。
有句俗语说“朋友多了路好走”,但若你老想着从朋友身上占点便宜,总有一天将无路可走。毕竟,这个世界上,没有谁真的傻,只是不说而已。所谓人情往来,有来有往才能亲密长久。
|